工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16:31
湘潭,是中国中部崛起之腹地,承东启西之要冲。
红网时刻记者 潘锦 陈宗昊 湘潭 报道
【编者按】湖南2018年省直新闻单位“记者在项目”暨“产业项目建设年”集中采访活动启动后,红网编辑记者们奔赴各地重点企业(园区)挂职跟班,把笔墨、话筒、镜头对准项目建设现场,讲好项目建设精彩故事。
伟人故里,湖南湘潭。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中部崛起之腹地,承东启西之要冲。
曾几何时,湘潭产业发展以传统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
曾几何时,湘潭产业发展以传统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太突出,存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不足,本土孵化企业偏少等问题。
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整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占据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高地,与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这是摆在湘潭面前的一道难题。
打造“智造谷”,加速由“制造”向“智造”转变。近年来,湘潭立足“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引爆产业发展动力。
以机器人产业为先锋构筑智慧之城
“在无人区作业,在流水线上不知疲倦地工作,这些常人看来难度不小的工作,智能机器人都可以轻松完成。”12月15日,在千智机器人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永江反复演示特种机器人。在他的指令下,两台形似小坦克的机器人在试验场里灵活地爬陡坡、越水池、穿沙场,同步进退,最后按规定线路回到原点。
李永江说,他们已经研发了11种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特种机器人,获得了20多项专利。有的居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年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
2014年,国务院批复长沙、株洲、湘潭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潭高新区被赋予了“智造谷”核心示范区的重要角色。扛起“大国重器”的责任和使命,千智机器人等一大批代表中国制造领先水平的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涌现,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湘潭高新”方案。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入驻湘潭最重要的还是双方理念的高度契合。湘潭不仅仅是引进一个项目,而是引进一个产业,有着一起来做大做强的诚意和实力。”
湘潭高新区以机器人产业为先锋,引领构筑起一座智慧之城,把科研梦想变为生活日常。一个千亿级的龙头产业在这里点亮,众多产业链企业将共同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金融、旅游、生活五位一体的生态型机器人特色小镇。
2018年,湘潭高新区纳入湖南省“5个100”的12个项目年计划投资16.5亿元,1至10月共完成投资1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3.6%。
“我们作为世界一流的通信射频技术的拥有者,7项核心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这个产业的国际封锁。”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耿烨说,公司把最大的5G射频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和芯片的生产制造线放在湘潭,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让刘耿烨印象深刻的是,从企业注册到选址、装修,短短两个月时间,公司就顺利进场开工,真正体会到了“湘潭高新”的效率。
随着时变通讯、清华紫光、中星微电子等大批高精尖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湘潭高新区芯片产业园发展蓝图已初显雏形。
以“院士经济”为引领打造科技新城
湘潭打造“智造谷”,加速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目前, 湘潭高新区集聚了近千家企业,重点围绕智能技术研发、能源装备、新材料、现代服务业、3D打印与大数据等产业,着力打造“智造谷”的核心。
“智造谷”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持。2015年,湘潭高新区创立了中南地区首个由院士主导的产业园,吸引了6名“两院”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研发和产业化项目12个,60余位科技领军人物接踵而至。
“院士经济”不断升温 。2018年以来,湘潭高新区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6个,新松机器人产业园一期项目进入基础施工;时变通讯5G雷达项目、高端特种电磁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华菱线缆轨道交通用三防中低压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批量生产。
展览现场 志愿者在为观众导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深圳的春节,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三年一度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不会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