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2-27 16:30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是我省工业经济从小到大、逐步壮大、持续增长的一个过程。4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工业经济站在新起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生态、惠民生,工业发展持续有力。仅在201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90.63亿元,是1978年的51.6倍。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工业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至1992年,是青海工业缓慢起步、破冰起航时期;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1999年,是夯实基础、壮大规模时期;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2012年,是抢抓机遇、快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是青海工业和国有经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强动能的时期。
1964年9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在西宁投建一家特殊钢厂,代号为冶金工业部五六厂;1969年青藏高原第一炉特种钢,从此结束了青海不能生产特殊钢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西钢集团在我省地位日益凸显,其产品应用于国防军工、铁路、石油、风电等领域,面对新时期,企业延伸产业布局、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快速发展。
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史佐:到今年我们继续深化改革,重点推进了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目前推出了12项改革措施,并且建成200万吨铁、钢材,有强劲竞争力的特殊钢企业集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省企业立足省情,抢抓机遇,开放融合,创新发展。2018年9月青藏地区首家铜冶炼企业——青海铜业在我省投料试生产,标志着我们青海的铜冶金工业迈出了重大一步,截至目前累计生产阴极铜13233.91吨。青海铜业建成投产后对加快青藏地区铜资源的开发、填补青藏地区铜冶炼的空白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省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发展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已翀:这个项目也是我们青海省十三五的重点工程项目,采用的工艺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双底吹,炼铜工艺它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节能环保的优点,我们将继续按照我们青海省“五四战略”的要求,努力推进“一优两高”,发扬新青海精神,在绿色冶炼、低碳冶炼、环保冶炼道路上奋力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国家“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累计完成10048亿元工业投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相继建设,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生物医药、特色轻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基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截止201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90.63亿元,比1978年增长51.6倍。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6%提高到2017年的6.4%;2013—2017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国资委系统出资企业资产总额6131亿元,是2004年的16倍;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是2004年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