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1-13 15:12
铜川因煤兴业、因矿设市,是陕西省工业发展较早设市的地区之一,也是煤炭建材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过辉煌贡献。如今的王益区就是当时铜川的核心,这座“光热”不再的“煤都”,却蕴藏着铜川这座城市赖以生存并引以为豪的城市根脉和历史年轮,承载着铜川辉煌的工业历史和铜川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当前铜川正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大历史课题,迫切需要借助工矿城市原有基础,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进一步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城市转型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一要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是时代留给人们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科技财富,它们记录了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无价之宝。为此,要大力挖掘整合辖区工矿业遗产,加大对同官煤矿遗址、桃园矿遗址、老铁路及火车站、矿工俱乐部、蒸汽机车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址的保护力度,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环保要求,经过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专家考察论证,保留一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等价值内涵,适宜发展工业旅游的遗址,打造工业遗产专题旅游基地,打造王益城市会客厅,吸引广大游客参观游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依托同官煤矿遗址、桃园矿遗址、老铁路及火车站等,建设一条主题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煤炭专题旅游线路。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和当代生活方式,打造集游憩、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体验式(矿工)旅游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申请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支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王石凹煤矿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如今已经被精心打造为工业遗址公园,并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历史与现代结合起来,用已经尘封的矿井、废弃的铁路,讲述“老矿工”的坚韧拼搏精神,让人们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了解那一段历史,感悟那一代人的精神。同时,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挖掘行业文化资源,汇集行业发展各个时期、各种工艺环节的重要历史资料,诠释行业文化,展示行业精神,打造煤炭工业专题博物馆。要依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动态工业产品,建设一座体现时代记忆、展示文明成果、蕴含现代元素的活态博物馆。
三要创新资源开发利用。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旅游就是工厂企业、工业项目的参观。实际上,工业旅游是一个全要素利用的产业,工业生产成果、生产组织方式、工业文化内涵、价值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土壤,都可以看做是工业旅游的生产资料,这与全域旅游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在王益区这个老工业城市,居民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甚至儿时记忆,都深深地打上了旧厂区、老矿区的烙印,整个地域文化都是工业旅游的载体。王益区工业旅游资源丰富,要打破固定思维,大胆创新,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要简单地把车间当景点,把废墟当景观。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将鼓风机车间改造成音乐厅,将煤渣山改造成室内滑雪场,这就是活化利用。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在中国近代纺织史上极具地位,建筑形态极富特色,现在是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这个中心现在游客在用,市民在用,海内外商务人员在用,国际品牌商在用,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对十七棉厂的活化利用,实现了价值增值、存量盘活。
四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座城市不管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都不能忘记曾经为这座城市做出奉献的人们。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矿工精神是王益的根脉、文化基因,是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矿工不仅为这座城市开采出了物质财富,更开采出了艰苦奉献、乐观向上、包容开放、创新奋进的矿工精神,正是“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这一“铜川精神”的起点和源泉。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整理矿工精神、铜煤文化,讲好“黑哥们”故事,弘扬“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的矿工精神,弘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矿工精神,加大对矿区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展现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锻造城市灵魂,凝聚起城市转型发展的精神力量。(作者 李颖 系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王益区政协副主席)